在三国时期大御优配,曹操麾下有五位赫赫有名的将领,被称为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虽然《三国志》中按照这个顺序记载,但在《三国演义》中,若论武艺高低,徐晃可能是最被看好的。这主要得益于他曾与曹军顶尖高手许褚大战五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的精彩表现。考虑到乐进和于禁的武艺稍逊一筹,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果换成张辽或张郃与许褚单挑,结果会如何呢?
先来看看徐晃与许褚的那场经典对决。在葛坡之战中,许褚先是轻松生擒黄巾将领何仪,随后与典韦展开激烈交锋。两人从清晨打到正午,又战至黄昏,数百回合下来仍难分高下。这场惊心动魄的对决让曹操大为震惊,亲自率众将前来观战。第二天,曹操见许褚威风凛凛,心生喜爱,便设计让典韦诈败,最终用计收服了这位猛将。归顺后的许褚自夸能徒手倒拽两头牛行走百步,还能百发百中地使用飞蝗石。曹操大喜,立即封他为都尉,从此许褚成为曹军的重要战将。
许褚的武艺确实非同凡响。在禳山之战中,他与赵云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渭水之战时,更与西凉名将马超激战两百余回合难分高下。马超都不得不佩服地称他为虎痴。可以说,许褚的武艺在曹军中首屈一指,堪称三国时期的超一流武将。
展开剩余76%徐晃同样是一位不可小觑的猛将。他手持开山斧大御优配,有万夫不当之勇。在曹操迎奉汉献帝时,徐晃曾单枪匹马拦住曹军去路。曹操派许褚出战,两人大战五十余回合仍难分胜负。曹操见徐晃英武不凡,爱才之心油然而生,便鸣金收兵,与众谋士商议收服之策。恰巧徐晃的同乡满宠在曹营效力,最终成功招降了徐晃,为曹操又添一员大将。
相比之下,张辽和张郃归顺曹操的时间稍晚。张辽是在白门楼之变后投降的,而张郃则是在官渡之战期间,因担心被郭图陷害而与高览一同投奔曹操。这两位将领同样战功赫赫:张辽在逍遥津之战中以八百精兵大破孙权十万大军;张郃在诸葛亮北伐时更是屡建奇功,成为蜀军的心腹大患。他们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魏国名将。
在官渡之战中,张郃曾与张辽大战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连观战的曹操都暗暗称奇。随后许褚加入战局,高览上前拦截,四将混战,场面十分激烈。从这场战斗来看,张郃与张辽完全有实力与许褚一较高下。虽然潼关之战中马超仅用二十回合就击败了张郃,但这并不能说明张郃实力不济。仔细分析原著就会发现,张郃和张辽的武艺其实并不逊色于徐晃。
张郃是个非常精明的将领,懂得审时度势。潼关之战时,曹军众将都跃跃欲试要挑战马超,但张郃深知马超不减吕布之勇的实力,便采取了点到即止的策略,既在曹操面前展现了勇气大御优配,又避免了不必要的风险。这种明智的选择让他避免了像李通那样,因死战马超而命丧沙场的悲剧。
在宕渠山之战中,张郃的表现就完全不同了。他主动请缨迎战张飞,甚至称张飞为小儿。在阆中之战中,他与张飞大战二十回合不分胜负;宕渠山夜袭时,更是与张飞激战三五十回合。这说明张郃并非实力不济,而是善于根据对手调整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许褚能与马超战平,但在面对张飞时却多次败北,甚至在汉中之战中被张飞一矛刺落马下,从此再未上阵。而张郃却能和张飞大战数十回合,这说明如果对上许褚,张郃的表现可能会更好。
徐晃与许褚大战五十余回合看似旗鼓相当,但曹操事后说吾不忍以力并之,当以计招之这句话很值得玩味。如果许褚真的难以战胜徐晃,那曹军中还有谁能以力并之呢?更合理的解释是,曹操爱惜徐晃的才能,不忍心让许褚在战场上伤他性命。
张辽的武艺与张郃相当,但作战风格更为勇猛。在合肥之战中,他先后与太史慈、凌统等东吴名将交手都不落下风。逍遥津之战中,他更是连斩东吴二将,杀得孙权心惊胆战,险些被擒。虽然张辽缺乏与超一流武将的对战记录,但他的实力绝对属于一流水平。
张郃在诸葛亮北伐时的表现更是获得了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尝闻张翼德大战张郃,人皆惊惧。吾今日见之,方知其勇也。若留下此人,必为蜀中之害。这样的评价恐怕连许褚都难以企及。所以说,不是张辽、张郃武艺不精,而是徐晃恰好在对阵超一流武将时表现突出。如果换成张辽或张郃与许褚单挑,他们的表现绝对不会比徐晃逊色!
(以上内容主要参考《三国演义》原著)大御优配
发布于:天津市申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